文具爱好者,日常玩笔墨。

拼尽全力,到底可以把国产中性笔芯做到什么地步?

我国消费者面对中性笔的时候,一般只有两个选择:

1.文具店随处可见的国产中性笔,以好看的外壳为卖点,搭配国产笔芯,价格便宜,但写字时偶尔积墨或飞白,书写体验很一般。

2.网上购买进口中性笔,以日系居多,能体验到世界一流的书写感受,但价格要贵得多,多数学生党往往承受不起。


“国产没好笔”似乎已经成了文具爱好者的共识。这其中一方面是技术的限制——事实上,我国至今都没有攻克笔头滚珠的技术难关;另一方面是国产厂家“换壳”得不亦乐乎,廉价好看已经足够他们吃下大半市场了,自然也就没有这个动力去在书写体验上下功夫。

以至于知乎出现了这样振聋发聩的提问:“为什么感觉中国的文具发展停滞了?”


先不说中性笔外观的设计,单说笔芯。

想要做一款真正“好写”的笔芯,需要笔尖滚珠、笔尖托座和油墨的共同作用。

这两年,我国在中性笔芯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于托座可自产,但滚珠还是依赖进口。

并非我们做不出滚珠,而是品控无法保障,滚珠的大小是参差不齐的。


可是,作为一个文具从业者,我们不甘心。

不甘心于被说“中国文具的发展停滞了”,即便技术与国际一流还是有不小差距,但我们无论如何还是想试试看——拼尽全力,到底可以把国产中性笔芯做到什么地步?

最终交出的答卷,这套名为“First”的笔芯,是这样做出来的:

1.除了基础原料外,全中国制造。

笔尖托座、滚珠、书写用的油墨……以上部件的制造、设计、组装、检测等步骤,都由国内厂家一力完成的。

有些技术问题,我们已经可以解决,但有些我们仍旧解决不了(比如滚珠),因此,我们只能采用一些“笨方法”——为了保持滚珠尺寸的“一致性”,厂家采用人力,用筛子一遍遍筛出了大小合格的滚珠。


2.进口的钢材和油墨。

原材料中,钢材是日本的,油墨基料和染料(颜料)也是进口的。

国产的不锈钢和油墨都很考验品控,不同批次可能品质完全不同,我们不敢拿书写品质开玩笑,故而原则了成本更高昂的进口原料。


3.全工序生产。

那些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廉价国产中性笔芯,生产厂家出于尽可能压缩成本的目的,省略了很多“必要”的工序。但我们把这些工序都一一加了回来。

·每个笔芯的笔尖都用放大镜检查;

·筛选后的滚珠,连同挑选出来的金属件一起清洗后去油;

·每支笔芯都上离心机,把油墨里的空气消除干净,防止断墨和飞白;

·最后再进行一轮严格的人工检验,然后进行独立笔芯筒密封。

这上面的每一个步骤,节省下来,都可以省下一到两毛钱左右的成本。如果你要问我,一块和两块的笔芯是什么区别?可能区别就在于那繁复的、用于确保品质的工序。

——我不敢对它的写感夸下怎样的海口,但绝对不输于P500、JJ15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日系中性笔,这句话我是敢说的!


4.为每一种油墨单独适配笔尖。

这次我们一共做了17个颜色。2个基础色(黑、红),10个复古色,还有5个彩虹渐变色。



呈现出不同的颜色,肯定需要不同的油墨来完成,因此,不同颜色油墨的物理性质也是有微小区别的。

以往的国产彩色中性笔芯,只会准备一种笔尖,来对应n个颜色,这样零件无需进行区分,成本会低很多。

但这次,我们为17种油墨分别调节了17种笔头,一一对应,以达到最佳的书写体验。这背后是巨大的成本提升。

最终,17色笔头的调节呈现出如下的数据:



5.一秒速干。

其实原本这套笔芯做到上述四点就足够了,本没必要再多一个速干效果。可是我们觉得“还不够”。

小时候写完字,手指和纸面蹭得脏兮兮的场景还历历在目,一款好的中性笔芯,难道不应该做到速干吗?

因而,我们最终又为其增加了“一秒速干”的性能,使其兼备流动性与速干性。


多谢合作厂家的努力,我们一起一次次“吹毛求疵”、不厌其烦地改进工艺,终于在这套笔芯上看到了:即便和顶尖的进口中性笔还有距离,但只要肯用最好的态度去对待产品,使用国产设备和原料也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。

——我们就是想看看,倾尽全力去做,国产笔芯到底可以做到怎样的水平!

 

*** 底部惯例硬广 ***

云停的First中性笔芯普色+复古十色:点我点我

云停的First中性笔芯彩虹色:点我点我


*** 底部惯例抽奖 ***

从喜欢+推荐中抽3位,送笔芯全套~

从转载+评论中抽1位,送笔芯全套+无印良品(MUJI)笔壳一套~



现在才开奖真是抱歉……我都忘了我没开这个奖了……

 @季屿  @小墨☆  @肖尘炎 送笔芯全套~

 @夏笙不息 送笔芯全套+无印良品(MUJI)笔壳一套!等等MUJI笔壳好像卖完了凑不齐一套……换其他进口中性笔行不?23333

请私信我姓名、电话、地址哦!

评论(220)
热度(2375)
  1. 共20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鸢茶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