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具爱好者,日常玩笔墨。

【文具野史】关于百乐78g,你可能不知道的事

作者:老司机

(对,就是老司机笔店的老板,陪聊某文具厂老板一晚上后终于换回一批金属小可怜的那个,我总觉得他不止陪聊了那么简单……)

*** ***

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几只进口钢笔可能是:派克51、凌美Safari、百乐78G。

(派克51就是英雄616的原版)

很少人知道,作为其中唯一一支日本产钢笔,百乐78G其实最初也起源于欧洲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,伴随着派克等老牌欧美厂家的减产和转向奢侈品市场,文具市场越来越缺乏一支廉价但可靠的钢笔。欧洲的文具商人将眼光转向了日本,找到了百乐(Pilot)要求代工生产一支价格低于5欧元的简易塑料钢笔。

颜色采用了彼时在欧洲大受欢迎的派克光杆75的黑(Black)红(Burgundy)蓝(Lapis lazuli)绿(Malachite green)四色方案,而原型则选用了百乐在北美销售的一支名为“Metropolitan”的钢笔。

这一批起订量不小的定制版的钢笔,由于握感偏细且出水设定偏向于日系的节制,并没有得到喜欢汹涌出水的拉丁文书写者的认可,很长时间在欧美市场处于滞销状态。

其中,细尖(F尖)的78G由于更不适合拉丁文书写,于是欧洲的文具商以很低的价格处理给了国内的经销商。

由于78G的价格本身很低,这一批78G的包装是这样的:

起初以39元的价格进行销售,不带包装或送一个义乌产的简易布笔袋是当时很流行的销售方式。

很快,这批性价比极高的钢笔被玩家们发现了,一时洛阳纸贵,价格也迅速涨到了五十元左右……甚至连百乐中国公司也注意到了这支与自己无关的78G的热销,并迅速推出了行货版本的78G和被命名为88G的“Metropolitan”。

最早期的行货78G/88G使用一样的纸盒包装,有很短一个时期,88G采用了更加高档但是转轴超级容易坏的仿皮硬盒。

欧洲存货很快被沽清,只剩下了行货。

这个时候,百乐中国公司干了两件事:

1、78G换用了塑封包装,涨到了七十多;

2、88G换用了硬纸盒包装,提价到一百多;

由于78G需要人工校调笔尖,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,产能很难增加,持续热销的78G断货和加价成为常态。

这时,百乐中国公司再次主动为自己加戏,向日本百乐提出了包销78G的提议,从此之后78G只会出现在中国市场上。

最后,出现了一支和78G几乎一模一样的78G+……上墨器型号从conB变成了con40,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区别,另外包装变成了和88G类似的硬纸壳包装。

百乐中国要求经销商以不低于89.6元的价格进行销售,而在实体店则不得低于128元。几年时间,从39到128,如果这个地球上有比房子涨得更快的东西,大概就是78G。

百乐中国公司对钢笔的理解显然不如欧洲商人,从新78G+的颜色就能看出来:

前面提过,旧款78G的颜色并非脑袋一热,而是源自于派克75的红(Burgundy)蓝(Lapis lazuli)配色,新款78G+则开起了历史的倒车,简单粗暴地将它们变成了“中国红(Red)”和“王祖蓝(Blue)”。


(旧款78g颜色,相当稳重)



(新款78g+的红色和蓝色,都略难以言喻……)

另外,百乐中国公司继续玩起了压缩成本:把冲压刻字笔尖变成了激光雕刻——冲压后镀金的工艺可以隔绝不锈钢笔尖和墨水,而激光蚀刻过的金属笔尖在墨水长期腐蚀下可能会造成锈点。这并不是一个会影响到大多数人的细节问题,但中国订制版就等于简配版真的大丈夫?

上墨器从conB变成con40,大多数人认为是进步:con40可以看到墨水储量,而且有导流滚珠,容量也更大,最关键是外形比五大三粗又过时的conB好看太多了。

然而,采用了橡胶囊结构的conB仍然在北美版的“88G”也就是Metropolitan上继续服役。

conB的优点不多就一个但很关键:寿命长——任何搭载了旋转机构的上墨器包括con40/50/70在内,都面临因为塑料件磨损而导致漏墨的问题,而旋转上墨方式注定是折寿的;conB和con20的橡胶囊会因为氧化而老化破裂,但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几年以上的时间。

78G+进步明显的地方是增加了细到令人尴尬的EF(极细)尖,和更适合玩花体英文的B(刷子)尖。

不过对于大多数正常人而言,用来写字的F(细,0.38~0.45)和用于练字的M(中,0.45~0.7)才是正道。

评论(5)
热度(148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鸢茶 | Powered by LOFTER